第36章 夜,雷(2)_洪武皇帝嫡孙
笔趣阁 > 洪武皇帝嫡孙 > 第36章 夜,雷(2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章 夜,雷(2)

  第36章夜,雷(2)

  第36章夜,雷(2)

  紫禁城内,有宫名重华。

  《书·舜典》:“此舜能继尧,重其文德之光华”。

  乃是皇太孙朱遵锦五岁时,皇帝命人所建,就和太子所在的春和宫挨着。

  夜已极深,但重华宫中的灯火还亮着。

  皇太孙朱遵锦正坐在灯火下,凝神看着手中的奏折。

  他已被皇帝允许提前接触政务,少年心性使得他格外的废寝忘食。

  “殿下...”

  宦官兴安有些犹豫,但还是苦笑开口道,“天太晚了,您还不歇息吗?”说着,又道,“明儿一大早,还有几位学士要给您讲经呢!”

  “知道了!”

  朱遵锦头也不抬,把几件看的很是一头雾水的奏章单独放在一起。

  “这个,不许动!”

  他正色的对兴安吩咐道,“明儿孤要请教陈山和顾佐两位学士的...”

  “奴婢们不敢动!”

  兴安马上低声道,“奴婢叫人给您预备水,伺候您梳洗?”

  “孤自己来就是了...”

  突然,轰的一声。

  正起身的朱遵锦被吓了一跳,跌回宝座之中。

  “殿下...”

  轰!

  又是一声闷响,好似天都被炸了一般。

  “殿下...”

  宦官们的惊呼中,朱遵锦皱眉快步走到门外,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。

  轰

  清爽的夜风,刹时间浑浊起来,也暴躁起来。

  树影剧烈的晃动,在地面形成一幅群魔乱舞图

  “殿下,打雷了...”

  “嘘!闭嘴!”

  朱遵锦呵斥一声,又朝外走了两步,脸色越发的凝重。

  “陈山学士讲学时说过天有异相.....乃警兆....”

  而就在他心中惊诧之时,那闷雷又不再来了。

  天地之间好似刚才梦呓了几声,再次翻身,沉沉睡去。

  如此,又过了数日,京城的酷热到了顶点。

  嘟嘟....嘟嘟

  南书房的纱窗外,郁郁葱葱的树林中,蝉声不断。

  “万岁爷的圣寿,是咱们大明朝普天同庆的大喜事...”

  李景隆轻摇折扇,坐在南书房中,对着眼前的一众官员们笑道。

  “咱们万岁爷,诸位也都知道,最是俭朴不过....”

  “皇上俭朴,万民之福!”

  与会的通政司使杨溥低声附和,“亦是国家兴亡之根也!”

  “哈哈哈,你们读书人会说话!”

  李景隆笑了笑,换了个姿势,“这回呀,不单是咱们自己给咱们的万岁爷祝寿...诸位也都知道,海外各藩,都要回京!”

  头发花白的北直隶总督户部尚书辛彦德,闷声道,“您是要准备修王府......?”

  当初谁都没想到,户部尚书的位子居然没给铁铉,还是给了辛彦德,而且这一坐,就是近二十年。

  当初的辛铁头也早有了的新的外号,辛大算盘铁算盘。

  “哈哈哈!”李景隆笑笑,“总不能让诸位皇子皇孙郡主.....住的太寒酸了吧?”

  辛彦德斜眼,“那这事,您跟我们说什么,不是您张罗的吗?”

  “呵呵!”

  一众官员都笑了起来,其中吏部尚书杨士奇笑道,“曹国公,您想跟辛阁老要钱呀?难....”说着,摊手道,“我们平日要钱都要不到呢!”

  李景隆笑呵呵的点头,好似杨士奇说的打趣说的很好笑一般。

  等了一会才开口,“你们要钱,未必是什么正经事,我要钱...绝对是正事!因为呀,我从不要钱...我都是花钱...但这次的钱,不能我花!”

  说着,回头道,“小杨...”

  话音落下,理藩院右侍郎鸿胪寺卿杨善进来。

  “下官见过诸位阁老,部堂大人...”

  “小杨呀...”

  不知为何,李景隆先是看了杨士奇一眼,忽笑道,“哎,我忽然发现,杨家人才多呀.....”

  屋内众人先是一怔,而后都咧嘴笑了起来。

  只有辛彦德没有笑,而是若有所思。

  “你跟大伙说说!万岁爷交待庄亲王的事,他们八成还不知道!”

  李景隆这话,又马上让屋内安静下来。

  一众官员们都紧张的竖起耳朵,同时心中也满是惊愕。

  皇上有什么话不对南书房诸臣说,而是专门对庄亲王说?

  “万岁爷口谕,这次万寿,不单海外诸藩,各省的耆老,边关功臣子弟,父母诰命进京之外....还有乌斯藏的大宗师,西域各地的各教的教首,僧道...”

  渐渐的,群臣的表情严肃起来。

  “这些人.....饮食居住都各有禁忌..而且在当地都是德高望重的,进京之后务必要妥善安置....”

  杨善道,“理藩院的驿馆.....显然是住不下的!所以要专门修建,不单是住的地方,饮食的配给,伙夫厨师人手.....都需要钱!”

  “我们理藩院!”李景隆一摊手,“穷衙门!”

  众人都在暗中皱眉,猜想着皇帝让这些满天神佛来京的用意。

  辛彦德却直接道,“可!”说着,看向杨善,“你,拿个章程出来,给我过目!”

  “痛快!”

  李景隆抚掌大笑。

  “这个....”

  刑部尚书景清沉思片刻,“现在八月了,来得及?”

  “来得及....”

  李景隆端起茶盏,“还有三个多月呢!”

  说着,又看看众人,吹口茶,继续道,“还有....万岁爷的寿辰,还要阅兵呢!总要教那些什么大宗师们,看看咱们大明的武威不是?”

  “阅兵的钱,我可没有!”辛彦德又马上道。

  而杨士奇则是陡然皱眉,暗中琢磨,“西域各地的番僧进京,还要阅兵?就祝寿那么简单?”

  “皇上不问国政日久,突然冷不丁来这么一出......还真让人捉摸不定呀?”

  忽的,他又想到一件事。

  “于谦即将来京...西域各地的政改迫在眉睫,这个时候...皇上让西域的番僧们来?嘶.....难道皇上不同意这事?”

  “若皇上不同意,那这事可要从长计议了......”

  “可惜,若皇上真不同意,那先前的一番动作....嘶....”

  想着,他的目光忽的飘向一处空位上。

  那是不在京中,正在巡查各地兵仓的领兵部尚书,西域参赞大臣张振宗的座位。

  张振宗跟他杨士奇不同,屡次在太子面前说现在不是改革适当时机。

  突然,外边响起脚步。

  一名侍卫按着腰刀进来,贴着李景隆的耳朵,低声细语。

  众人的目光再度被吸引,都在暗自猜想到底何事!

  “哈!”

  李景隆忽然笑着起身,“我得回去了!”

  “事还没说完呢?”杨士奇开口道。

  “说完了,还不明白?你不明白,哎呀....和你吏部也没多大关系!”

  李景隆大笑道,“哈哈哈,我儿子回来啦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wz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wz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